只产不吃思淼淼

⭕史向all李白⭕
文章屏蔽见置顶

[杜李]君安(二十六)

*有一点点郭李的成分(青山老师这篇的郭李真的巨好嗑我要叛变了(喂)不过将军暗恋子美没绿

————————

  

  “将军,这里有严重的烧焦痕迹,根据斥候的情报,胡军曾经在三天前掠夺过此地,然后回军了。”

其实不用说也能察觉到。这里到处都是一片可怖的漆黑和炭一样的灰屑,连同渗入泥土的暗红色血迹,鼻尖似乎还萦绕着一股浓重的焦味。尽管大火过后已经冷却,可光是看着这些烧焦倒塌的房屋都仿佛能感受到迎面扑来的热浪,烧得空气都扭曲成扩大的波纹。年轻的将军略一点头,沉默地下了马。

  这里显然曾经一片生机,人们于此间平静地生活。可是某一天胡军骑兵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肆意的烧杀抢掠在这片寨子里横行,树木和土地一起哀嚎着毁灭,化成了渺茫的飞灰。将军垂下视线,一小片残留的紫红色小花在焦黑的土地上生长着,随着风轻轻摇曳。他缓缓蹲下身子来摘下了其中一朵,横放在这了无生机的废墟上,像是进行着某种哀悼的仪式。

  “安息吧...”将军低低地说。


  黑甲的士兵们摘下了头盔按在胸前,低头垂目一同无声地哀悼。这样的场景既怪异又庄严,好像是一群浑身上下用铁甲武装的猛虎放下了他们的骄傲,弯着爪子和膝盖在黑暗里为了死去的同伴而沉吟,发出低低的虎啸声。郭子仪重新站了起来,他上了马有力地一拨马头,淡淡道:“走罢。”

  “是,将军。”偏将是个孔武有力的中年人,黝黑的脸上横贯着一道狭长恐怖的伤疤,让他看起来有点凶神恶煞,“接下来的行程是?”

  “往西,”郭子仪说,“往西走,那边有残余的部队,此间留守的节度使应该增派集结援军了,我们过去整合军队,然后和这些胡军秋后算账。”

  “明白。”偏将的语言向来简洁有力,仿佛对他而言加多一个感叹的词都是多余而无用。他转过身来,对着身后的黑甲骑兵指令道:“全军西行!”


  骑兵重新戴上了头盔,很快踏踏的蹄铁声就淹没了山间的小道。那朵紫色的赛里罗尤自在风中颤抖着花瓣,透亮的霜露点在上面,像是什么人无意落下的晶莹的泪。

——————————————————————


  从寨子里逃出来以后,李白和杜甫便按照王老的遗言一路往西,果真在数里之外见到了人烟。他们探了探当地人的口风,得知西路节度使已然集结新一批军队待命——便是惹得杜甫再一次长长短短地叹,如此下去征兵,恐怕战争结束以后,又不知多少人与骨肉阴阳相隔。

  战争的阴云从未有过的灰暗,从寨里出来以后,两个人都没怎么再说话,过了几天以后悲痛才淡去了。但杜甫是知道的,即使悲痛会散去,心底萦绕的某些东西却会发生改变。他的睡梦里浮现着满是鲜血和泪水的脸,有时候是战友的,有时候是老人们的,有的时候则是完全陌生的人,在他的梦里如同幽魂一般游荡。他每每在梦里伴随着黑暗醒来,身边是和他一样未眠的李白,两个人长久地、长久地沉默,最后只有李白一句轻轻的“睡吧”。

  但他依然是要走下去的。哪怕只是为了那片冲天的火光不从他的梦中蔓延到大唐的每个角落里。

西行的时候李白仍然打着酒,其实也多亏了他,杜甫能慢慢地恢复过来——他的梦魇多半由李白握着他的手或者贴着他的额头驱赶,杜甫总疑心他是能操纵梦境的,因为如此他便不再会做那些色彩斑斓又阴暗的噩梦。有的时候看着李白在前面打马,轻轻冲着他笑一下,杜甫便会觉得他至少还有李白的陪伴——真实的,令人安定的,落在掌心一片柔和的暖意。


  无可救药,他想。


  在不知多少日后李白和杜甫赶到了西军营,军营里的气氛似乎比夏侯铭的军营里还要紧张些——大抵是受了前一场战争的影响,人人都陡然意识到了胡军的凶蛮和善战,操练日甚一日地多。掌管这支军队的节度使本身并不精善行军调度,所幸几天以后金武营便会赶来接管这支临时拼凑的军队,在此期间杜李便各自领了职,在军营中安顿。

  至少训练的量是合适的。李白这么评价。明眼人能看出这支军队的纪律调度并没有夏侯铭军队的严明,这个评价已经算是中肯。军营里积累的事务很多,处理起来比之前要繁琐了。杜甫一遍又一遍地查看粮仓,倒像是生怕过去再次重演——李白每次归帐都能看见他略微疲惫的神色,却只能每天催促他早些休息,甚至是强硬地抢过灯灭了,杜甫也只好无奈地笑笑,依着李白的意沉沉睡去。

  渐渐地也有些战败的兵员投营依附,杜甫进言应当安抚而非杀掉,以现在的士气和兵员,杀掉依附的士卒便会使得原本前来入营的士兵转而逃亡,节度使一一进纳。值得一提的是陆羽和老五在他们来不久也到了——难得陆羽逃亡的时候都没忘了腰间的斫竹斧,据他本人得意地讲,这斧子甚至救了二人一命。

  杜甫实在难以想象陆羽该怎么用这个救命,他问:“用这个往敌军头上砍吗?”

  “不,”陆羽高深莫测地摇摇头,“是放在他们山崖边,一把把他们拌进山坡。”


  旁边的喝水的李白忍不住笑出了声,呛得咳了好几下,杜甫拍着背给他顺气半天才缓过来。

  金武营的士卒都身披黑甲,来的那日节度使亲自相迎,本是要给他们设宴,却被金武营的将军回绝了。那天刚好是操练结束,有几个士卒实在按耐不住想去看看大唐之利器到底是什么样的,道边远远地聚了好些人。

  李白和杜甫作为军职人员,自然也要出面迎接。金武营的将军骑着高大的夔马,一身黑金甲显得沉重而肃杀。待到他摘下头盔时李白挑了挑眉,恰好和那将军四目相对,将军甚至还冲他不着痕迹地提了提嘴角。

  李白说:“郭...将军。”

  

  “将军”这两个字似乎不是他的本意,李白硬生生改回来了,不过尾音拖得有点长,听起来像是什么不正不经的调笑。碍于场合,郭子仪之后再没什么动作,只是目不斜视地往前走,丝毫没有表现出什么异样来。杜甫在李白身边,依稀能听见他低声道“好好笑一下会要半条命么”。

  如果不是金武营的士卒接受过严格的训练,看见自家将军笑了估计要把头盔吓掉——郭子仪不苟言笑人尽皆知,哪怕是打了胜仗的庆功宴也不过微微举杯不发一言,这么笑一下已经是破天荒了,就跟天上下黄米粟一样稀罕。李白居然还觉得郭子仪笑得僵硬,不知道金武营的士卒听了要作何感想。

  

  杜甫心下有些好奇,他问道:“你们认识?”

  “认识啊,”李白回答得很漫不经心,就像他在说“军营门口那只猫天天来”一样的口气,“他有一次因为某些缘故犯了军纪,我就替他说过几句话。”


  “...”

  以郭子仪的反应绝对不是说几句话这么简单,不过李白不想多费口舌,杜甫也不再多问了。军队事务交接很快,郭子仪也并不喜欢繁褥琐节,节度使和迎接的使节都两两三三回去了。杜甫视线溜了一圈,发现李白不见了。

  算了,反正他会回去的,这么大的人丢不了。杜甫一边想着,一边往营帐走去。

——————————————————————


  郭子仪点上灯火,昏暗跳动的灯光映着一卷军书,在上面描绘出一片一片的阴影。他对气息和声音很敏感,能感觉到门口无声无息进来了个人,不用看都知道是谁。

  郭子仪头也不回道:“太白。”


  李白从阴影里走出来,懒懒散散的气质还没收尽,堪堪往郭子仪的行军床边一靠。他偏头笑了笑:“几年不见,看来你混得还行。果然当年我没走眼。”

  “是,”郭子仪好像终于抬了抬眼,波澜不惊地把自己过去的事一笔带过,“我之后参加武举,然后坐到这个位置。那你?”

  “我还是和之前一样啊,到处周游,”李白偏身给坐下的郭子仪让了个位子,“笑也不能好好笑,有点浪费你这张脸,真的。”

  “别打岔,你知道我想说什么——你和之前有点不一样,但具体我说不上来。”


  郭子仪识人断人确实出了名,军营里多少人,如何心性,他都能一一鉴别分毫不差。李白沉默了,他道:“这件事你帮不了。”

  “能力之内我能帮,至少有什么事你总得说。”郭子仪的语气一如既往平淡,甚至没有偏头看李白。他太了解李白,以至于这种莫名其妙的了解有时甚至超过杜甫。李白懒懒散散地换了条腿支着,道:“你在这点上可没资格说我。”

  可真是毫不客气。


  郭子仪有些无奈了,李白站起来摆摆手道:“我就过来打个招呼,其实还是谢谢你,不过确实帮不上。我走了。”

  言罢他就真的站起来离开,直到挑开了帐篷布也没回头看。外面灌进来的冷风不一会儿就消失了,烛火厉害得抖动一下,仿佛刚才短暂的交谈只是一个梦境。郭子仪默默看着灯火,他知道帐门已经空了。李白从来不怎么留恋,说走就是真的走,谁也拦不住,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样子,来来回回的最后也就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站在河边,甚至不会说一句逝者如斯夫。

  他揉了揉额头,觉得哪怕是识人无数的自己也看不透他。风低低地呼啸而过,回荡在漆黑的夜空之下,幽幽穿行在灯火和营帐之间。

  

  [未完待续.]

评论(1)

热度(60)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